当前位置:战网天下首页>>战争|谍战>>电影页面

第五号屠宰场 风情  二战/集中营/美德战 DVD


第五号屠宰场 风情(SLAUGHTERHOUSE FIVE)海报

商品编号:WAR2884

交易成功:0
市 场 价:28.125 元 浏览人数:6944
售  价:
15

外文名称: SLAUGHTERHOUSE FIVE

导  演:乔治·罗伊·希尔
主  演:Karl-Otto Alberty Ekkehardt Belle Lucille Benson Roberts Blossom Sorrell Booke Henry Bumstead 凯文·康威 Kevin Conway John Dehner

配音语言:英语
字幕语言:中文
影片长度:109
发行日期:1972年
介  质:DVD
碟片数量:1张
国家地区:美国
画质情况:清晰
淘宝同步:查看此商品淘宝上架情况
库  存:有货
最近更新:2014/5/25 22:00:29


点击,收藏您所喜爱的电影!

电影简介

  本片描述一名凡人,在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内容十分复杂多变的恶梦,梦中他经历了纳粹集中营与未来星球世界的生活,在纳粹集中营和未来星球世界他经历了不同的生活,在过去和未来之间,他想到了很多的问题,并在过去和未来的世界里去找寻答案。这部影片属于内容深奥、技巧复杂的超现实电影,编导乔治.莱希尔想通过本片探讨的问题很多,但在交代上显得有点零乱,较适合细心嘴嚼思考。


《第五号屠场》中的末世寓言


康拉德(Joseph Conrad)的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出版于1899年,刚好是上个世纪末,距今已将满百年。一般也很少评论家从末世论的观点来讨论这部小说。但是,不管是从康拉德本人的实际刚果之行(导致他船员生命的终结也导致对文明幻想的破灭)或从小说本身的内容而言(叙述者马罗到非洲去面对文明的死亡与理性的界线),这部小说都再再呈现了面对末世、死亡、与历史或文明的终结所产生的问题。许多的分析或评论都从旅行或殖民的角度来处理黑暗之心。

七十年后,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的《第五号屠场》(Slaughterhouse-Five)也在许多方面重复处理了相同的问题,尤其是突出的是时间与空间在趋近历史的界限时所产生的变化。在黑暗之心中,现代西方文明退化成原始的状况;在《第五号屠场》中,过去、现在与未来形成一个回路,一个永恒现在的时间回路。在黑暗之心中,现代西方与非洲形成一个照片式的正负片的地理或空间关系(如:非洲反应了现代欧洲在趋近死亡时所呈现出来的样貌等等);在《第五号屠场》中,主角毕利所幻化出来的外星球与文明的病态形成一个对照式的关系(如:主角被禁于外星球上的动物园中其实反应了主体被困于趋近终结的历史与社会之中所呈现的分裂等等)。同时冯内古特较晚的一二本小说(如闹剧等)也说明了他的一些末世基调。

冯内古特常常被视为是末世文学(apocalyptic literature)的作家。即使他自己对末世的看法与态度并非就是单纯的认同或接受,其作品中的世界通常是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而终将走入灭亡之途。在《第五号屠场》中,主体面对历史终结或灾难时所呈现的时间观基本上是往回看的,就像毕利在文中所看到的倒着播放的影片。从这样一个角度切入,让我们想起了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对历史的看法,因为他的历史观基本上就是一个往后看的末世论。透过他对时间与历史终结或中断的讨论,我们可以对末世或颓败(decadence)做一种寓言式的阅读,因为他在讨论德国哀剧(Trauerspiel或mourning play)时将之视为是一种颓败时期的文学呈现,并且从寓言的角度来解释这种面对历史的危机与文化崩解时所出现的文学形式。

当然,除了相同性之外,康拉德与冯内古特对末世呈现出了差异,从而带出了现代与后现代末世观的辩证。譬如,黑暗之心暗示了,回避或退回文明与理性的界限之内可以使我们免于毁灭;而《第五号屠场》则以较为暧昧的讽刺与黑色的残酷幽默来呈现崩解中的社会。在黑暗之心中,康拉德借着形式的实验其实已进入后设小说的领域中了,而冯内古特更是刻意借着作者自己武断甚至暴力式的介入来凸显小说创作与文化衰颓之间的关系。


销售记录
相关电影
网友评论
电影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