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战网天下首页>>战争|谍战>>电影页面

男人们的大和号  二战/海战/美日战 DVD


男人们的大和号(Otoko Tachi No Yamato)海报

商品编号:WAR2118

交易成功:11
市 场 价:30 元 浏览人数:8249
售  价:
16

外文名称: Otoko Tachi No Yamato

导  演:佐藤纯弥
主  演:反町隆史 中村狮童 铃木京香 渡 哲也 仲代达矢

配音语言:日语
字幕语言:中文
影片长度:143
发行日期:2005年
介  质:DVD
碟片数量:1张
国家地区:日本
画质情况:清晰
淘宝同步:查看此商品淘宝上架情况
库  存:有货
最近更新:2009/6/4 19:30:53


点击,收藏您所喜爱的电影!

电影简介

“大和”是二战中日军吨位最大、战斗力最强的战列舰,曾被视为“大日本帝国的象征与希望”。该舰于1945年4月被美军击沉,葬身海底。影片讲述的就是舰上三千余名年轻士兵与亲人生离死别,与战舰同归于尽的悲惨往事。


如果单纯从艺术角度来说,《男人们的大和》影片规模宏大,场景感人,不愧为一部力作。放映时,放映厅内静悄悄,只听见低低的啜泣声。放映结束后,不少观众离座时脸上仍挂着泪痕,而外面的走廊早已站满了等待下一场放映的观众。

剧情中有几幕镜头特别得到了观众的共鸣,大和号最后一次出征前,大和号的船员们被允许在出击前上岸,他们都知道这是最后一次上岸了:母亲仍强忍眼泪让儿子赶快吃自己做的牡丹饼;几位士兵拍照留念,并嘱咐照相馆的主人一定把照片送到各自家中;小艇上的士兵看到了岸上的妻子,发出了忘情的叫喊。

电影的最精采之处是大和号被命令到冲绳执行特攻任务。当时大和号既无飞机护航,也无返程燃料,是一次有去无回的神风突击队式的特攻作战。当时船上的船员也为是否值得出击发生了冲突,但是最后都统一“为了国家和天皇”应该牺牲的旗帜下,船员们开始了死的准备,一名船员发出的撕心裂肺的“妈妈”的呼喊,令全体船员为之动容。两天后,大和号遭到美军大批飞机攻击,开始了最后的战斗……战争场面宏大,看到此处几乎令观众屏住呼吸,根本没有人吃零食和来回走动,都被电影深深吸引。

通过电影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了解日本对历史的再解读
资源本身有巨大争议,发布结果可以理解。

一句话:知己知彼,百*不殆
二句话:无知者无畏,无畏者无为

其他的大家自己看着办吧


影片在日本的反映:

《男人们的大和》,导演是曾导演了《人证》《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敦煌》等大片的著名导演佐藤纯弥,音乐制作久石让,演员反町隆史及中村狮童等一线大牌。

由反町隆史及中村狮童主演、讲述关於二次大战时日本巨型战舰大和号的新片《男人们的大和号/Yamato》,於去年12月17日在日本上映。大和号被喻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徵之一,开拍以来引起日本国内外的谈论,但据报预售门票的销情十分强劲,由8月起迄今卖出23万张,比起一般的10万张来说,高出一倍多。该片是日本近年少有的大制作战争片,耗资高达25亿日圆(约港币1.62亿)拍摄,以预售的销情来看蚀本门已封,电影公司更期望该片能达到100亿日圆(约港币6.5亿)的票房。

日本观众是被《男人们的大和》这部影片呼唤和平的信念所感动,还是为“皇军”士兵舍生忘死的精神感动?

国际先驱导报驻东京记者蓝建中报道 12月17日,由东映公司拍摄的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巨作《男人们的大和》正式粉墨登场了,这部影片早早就因媒体的宣传而把人们的胃口吊得高高的。在公映前,记者有机会前往东映公司,参加了该片的试映会。

日本观众排队看“大和”

实际上,试映会在此前已经连续上演了几天,东映公司名气很大,不过办公场所比较寒酸,试映厅也不过有50来个座位的样子,记者和几名同事也曾前去,由于人太多无处落座不得不扫兴而归。最后又几经努力,终于谋得了两个座位。

如果单纯从艺术角度来说,《男人们的大和》影片规模宏大,场景感人,不愧为一部力作。放映时,放映厅内静悄悄,只听见低低的啜泣声。放映结束后,不少观众离座时脸上仍挂着泪痕,而外面的走廊早已站满了等待下一场放映的观众。


“反思历史还是军国复活”
影评(转贴)


文/山田和夫

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里,日本迎来了战后60年的纪念日。对于这场给其他国家及其国民所造成巨大伤害,而且也让日本付出惨痛代价的亚洲——太平洋战争,现在日本国民是怎么认识的呢,对于未来又是如何期许的呢?就在这面临着严峻拷问的标志性的一年里,出现了一部日本电影的巨作——佐藤纯弥导演的《男人们的大和》。

  从围绕这部电影的各种环境和条件因素考虑,在这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我就一直对制作者的主观意图和客观效果有着不少的不安和疑虑。结果,我所担心的很多问题都成了现实。很遗憾,制作者主观意图中善意的一面在现实面前不但显得虚弱无力,而且大跨步的在向后退。

  去年的8月17日,电影拍摄完毕,为此召开了一个非常大的记者招待会。1945年4月,一些年轻的日本水兵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舰大和号开向战场,一去无回。饰演这些水兵的演员们出席了记者招待会,并回答了媒体的提问。有的说“为所爱的人而死”,有的说“赴战”,其中有人甚至像那些战犯一样明确无误地说“如果在那种情况下,就要为国家而奔赴战场”。我简直被惊呆了。

  不过,佐藤导演说:“那样不对,如果是为了爱,就不应该打仗!如何能不打仗而过和平的生活,这才是我想说的。”我为佐藤导演的话所打动,但是,媒体报道的焦点无一例外的是演员们的那些“豪言壮语”,而忽视了制作者积极的主观意图。这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围绕着电影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电影的主角是当时14岁到16岁的志愿参加海军的“特别少年兵”。他们乘上大和号的时候应该是17岁左右。我自己就是1944年16岁的时候成为海军航空兵的“海军甲种飞行预科练习生”,1945年8月17岁的时候成为“水上特攻队”(即自杀式攻击)的一员,也正好在这时日本战败了。对那个时期的回忆和体验加以反思,现在我决心使日本不再走上侵略战争的道路,而且正在为此而努力。

  对于我来说,电影里那些年轻士兵的心境和想法绝对也就是我自己的,我对这非常有同感。这种苦涩的心情一旦被勾起,不管现在出于什么考虑,我都坚信用“优秀”和“美”这些词来形容这些少年士兵是很不恰当的。虽然说追悼他们的惨死并不算什么错,但是如果这种悲剧稍稍的被美化就会使同样悲惨的结局再现,这样去做是在把人们引向最危险的一条道路。

  在电影院里和出席首映式的观众中不少人为这幕惨剧而流下眼泪,报纸上电影广告里充满了诸如“如此优秀的日本男儿,怀着这样的心情赴死”,“军舰上的人命运……如此悲壮,如此凄美……惹人哀怜”这样一些女性的感伤文字。另外还有电影厂一贯使用的宣传语:“他们只是为了守卫爱人、家庭、朋友和祖国……”这种感伤的追悼与宣传相呼应,结果就让这种惨死在感情上被美化了。特别不能忽视的是,电影本身就存在迎合宣传语言和观众朴素“感动”的问题。

  影片是通过大和号的幸存者和战死者的家属们一起去军舰沉没的地点吊唁死者的过程来展开叙述的。那时少年士兵们怀着对大和号天真的憧憬,无知地去战死。我当时就是这样申请参加特攻队的,所以那些少年士兵的心情对我来说非常容易理解。正因为如此,我才不能原谅那些把天真无知的少年赶到战场上送死的人。如果要表现他们的惨死,这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一点。

  大和号载着3300人,只携带了单程的燃料,在没有空中支援和掩护的情况下向冲绳方向驶去进行海上特攻。这部电影似乎对这种有勇无谋的战法有所微词,但是却没有深入表现这种战法的非人性。特别是对军队高层的“成为一亿国民总特攻的先驱”的命令,大和号的指挥部只是毫无异议地盲从。士兵出身的一些军官产生了对战争的怀疑,他们和海军军官学校出身的军官产生了激烈的争执和对立。但是,只是“我们的失败可以让日本觉醒”一句话,就让双方都沉默了,于是都遵照命令,带着那些比他们更年轻的少年士兵驶向死地。

  如果要对这种毫无理性的自杀式战法追根问底的话,实际上可以借此揭示出那场被称为亚洲——太平洋战争的非正义侵略战争的反人类性和反科学性。但这部电影对于有关责任的思考却非常的缺乏,这正是该电影最大的缺点。

  如果大和的死者们像电影公司宣传所说的“只是为了守卫爱人、家庭、朋友和祖国……”那么这样残酷的战斗就被美化了,亚洲——太平洋战争也就成了日本生存和自卫的战争。这难道不是为我们最应该警惕的侵略战争肯定论(我们称之为“靖国史观”)张目吗?

  到电影公映时,佐滕导演说:“看了这个电影,我觉得认为是为了守卫所爱的人而战也可以,认为绝对不应该发动战争也可以。这取决于个人的观点。”他还说:“《男人们的大和》完全是一部电影而已。”这与他以前所表现的观点不同,现在的他表现的非常暧昧而消极。我对他以前表达的“主观意图”很支持,但是现在对他这种回避责任的作法感到极为遗憾。同时,我觉得这也不能完全归结于导演个人的问题,整个日本电影界与日本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

  (作者山田和夫系日本知名影评家,1928年生,东京大学经济系毕业,著有《黑泽明——人与艺术》和《日本电影界101年——未来的挑战》等著作;《男人们的大和》2005年12月17日在日本公映,产生重大反响,该片导演佐藤纯弥曾拍摄电影《敦煌》。)

销售记录
相关电影
网友评论
电影推荐